发布时间:2025-10-17 11:26:40    次浏览
时隔18年债转股再度登陆中国经济改革舞台,通过对比99年周期与16年周期债转股形成原因、买卖双方交易实施主体、社会影响、产业对比以及对于A股未来影响与相关受益个股浅析。 事件: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称,在积极推进降杠杆过程中,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自我约束。1.基本原则:采用市场化机制,政府不强制企业、银行及其他机构参与债转股,银行不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银行将债权转为股权,应通过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的方式实现。2.政府不承担损失的兜底责任。3.债务主体:禁止将“僵尸企业”列为债转股对象,禁止银行直接参与、鼓励高负债高成长新兴行业企业。4.退出方式:银行、企业和实施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债权转让、转股价格和条件。5.参与购买债务主体: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均可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同时还支持银行所属机构,或允许申请设立新机构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资料来源:老虎财经整理 图片来源:莲花财经1999年债转股推出背景90年代末国有企业经营环境恶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攀升,企业负债高企下导致大批企业倒闭。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大力推进改革实行债转股,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直接注资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同时财政部出资提供资本金各100亿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四大AMC向银行发行8200亿固息债券,且央行提供5700亿现金,按照账面价值(本金+表内利息)1:1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其中4050亿进行债转股。上一轮债转股主要是由中央财政托底,本质上是政府出资以账面价值收购了银行不良资产,避免了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大局战略方向上成功挽救了国有企业并一举推进了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以及优化了经济结构。从而才有了2000年后中国银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周期。两轮债转股推出时期对比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中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在结构上,居民部门杠杆率为40%左右,金融部门杠杆率约为21%,包含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部门杠杆率约为57%,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高达156%。 07年以来,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整体放缓,但债务压力相反陡增。数据显示2015年末,剔除银行股,A股2900多家上市公司合计负债达到29.45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一半以上。335家公司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可查的数据显示,在上述2900多家上市公司中,2589家公司公布了去年财务利息支付情况,合计达到4317亿元,而同期的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为8685亿元,一年利息支出占比A股净利润占比接近50%。本轮债转股计划由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16日两会结束后的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我们要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债转股“降杠杆”...据官方媒体报道,该计划最初将涉及最高1万亿元人民币(合154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时隔18年,中央再次推出债转股,中国新一轮债转股大幕正式拉开,下面通过两个时期债转股具体实行细则、宏观背景对比、债转股目的、对A股未来影响以及相关受益个股进行解剖阐述。 资料来源:老虎财经整理与上轮债转股对比两个经济大背景有相似之处,1.去产能、2.银行负债率攀升3.实体企业负债率高,债转股核心本质是通过债券的转让变成股权,降低整个社会企业负债规模。但具体落实不同的是本轮债转股更以市场的力量自主匹配/协商形成与1999年周期交易双方主体政府打包式配对完全不同。上轮周期政府力量为导向、本轮政府扮演了政策细则的制定者与牵引,未来具体到操作环节,政府参与力度与上轮周期全覆盖“南辕北辙”,与此同时债权人和债务人产权结构已多元化。上轮周期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50%成为重点调控对象,本轮债转股发行债务主体银行已不在清单当中,政策明确表示禁止银行参与债转股。周期性高负债行业+新兴产业为扶持重点。本轮债转股主要目的是解决过剩行业供给侧破解债务风险,改善现金释放利润。截至2015 年10 月,三大产能过剩行业煤炭、钢铁及有色的资产负债率已分别达到了68%、67%、65%。本轮债转股的推出在供给侧大环境下,降低周期性产业资产负债率、放开社会资本进入渠道进一步反应了市场流动性 “脱虚入实”信号。对于哪些长期有成长企业、短期受债务困扰的, 市场化债转顾能化解部分不良资产 ,通过第三方社会主体资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 3.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社会资本、银行设立新机构、私募)来进行相互之间配对。风险与收益完全抛给债券出让人与债券承接方自行协商。债转股理想情形:1.在经济周期波动下部分周期优质债转股公司通过将债券转让给债券购买方,成功降低了利息支出,改善企业经营现金流,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未来企业经营进入景气周期,利润快速增长带动股价上涨,债转股购买方通过将债转换成股本享受到了股价上涨收益。而当中银扮演的角色,成功将“潜在”不良负债转出后降低了不良资产率。整个流程三方“皆大欢喜”。未来实际操作核心焦点来源于哪些债转股企业标的选择,以及转让方与债务承接方股份商议的议价。 债转股A股受益公司1.参股AMC个股 2.周期行业龙头股 3.公布债转股方案/潜在债转股标的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实施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即银行不直接转股,而是先将债券转让给实施机构,再由实施机构转股并持股经营。在90年代债务周期诞生的AMC公司(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有先天独厚的优势,位于债务处理链条当中的特殊,本轮债转股政府层面加大力度实行,行业经验与未来债转股规模抬升对于AMC行业构成重大利好。预计短期内将以个案和试点为主,中长期内逐渐演变为常态化的资产处置方式之一,总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债转股的推进需要各部委出台详细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银行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相对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因此,短期内债转股以个案和试点为主,但考虑债转股的资产类别并不局限于不良资产,正常、关注类贷款皆可转股,我们判断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本次国务院联合各部委大动作的出台去杠杆政策,债转股作为去杠杆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保证去杠杆的达到预期效果预计推行的规模不会小。虽然本轮债转股可多主体参与,但AMC在债转股方面仍然是最有经验和能力的机构。无论银行是将债权转让给外部实施机构还是银行附属机构,AMC都能参与进来。第一种方式下,AMC与保险资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相比,债转股的实际操作经验优势明显,AMC必然成为首选的外部实施机构;第二种方式下,AMC可以和银行子公司共同设立产业基金开展债转股,AMC和银行子公司共同出资作为劣后,同时向市场募集“类资管”资金作为优先,市场各类资金一同分享债转股的蛋糕。银行与AMC合作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能采用两种模式:(1)银行同时担任发起人和贷款服务商将成主流模式;(2)AMC担任发起人、银行担任贷款服务商则是资本略显紧张的银行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首选。由于目前银行资本较为充足,后一种模式的总体空间相对前一种模式要小。 对A股未来影响1.本轮债转股市场化配对自主交易原则有利于真正优质资产被市场发掘,最终形成债券置出=企业负债率降低=经营状况提升=股价上涨=债务购买方通过换股形式获得收益/持续拿利息2.债转股有助于降低A股高负债企业杠杆比例3.债转股利于减少银行不良资产负债率4.社会沉淀资金参与到债转股“资金池”利于流动性脱实向虚、债转股利于市场形成流动性宽松的乐观预期,缓解信用债风险。来源:环球老虎财经(laohucaijing01)综合:中信证券,中国金融论坛IFC,券商中国